close
揮別連日的陰雨天,空氣中仍漫著氤氳,和著青草與土壤的濕潤氣息便撲鼻而來,走過高高低低的泥土路,穿過綠蔭扶疏的藤蔓隧道,看著孩子們踩著小小的步伐興奮得上竄下跳,隱約能見蜻蜓在天邊追逐著上下橫飛,彷彿在歡迎我們的到來這個遺落的自然秘境。
到了自然教室,尋常的課桌椅放置在泥土地上,劉老師隨手摘起鮮綠的植栽問著:「有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呢?可以聞聞看唷!」小朋友們瞬間蜂擁而上,舉著手想要一『聞』究竟。「嘿!我聞過這個味道!」「我知道這個,可是我想不起來…」「好奇怪的味道喔…」大家左思右想,最後還是沒想到原來是艾草,劉老師接著把艾草放入果汁機和清水一起打,眨眼間便是濃綠的液體,接著緩緩倒入大家盆中的糯米粉。
有的組別負責揉艾草糰,有的組別負責揉薑黃糰,有的組別則是負責紅麴糰,大家迫不及待的想要開始揉糯米糰,五、六雙手一起放入盆中,擠得糯米糰無處可躲,被大家分糰蹂躪著。緊接著劉老師拿著熱呼呼的麻糬放入盆中,讓大家趕緊把麻糬揉進糯米糰「加入麻糬會讓粿皮變得很有彈性,吃起來會QQ的唷!」聽著老師說完,大家便躍躍欲試的伸手去揉。「啊!好燙!」「我只用手指戳就不會燙了!」劉老師趕緊說著:「大家要趕快大力揉,不然等麻糬涼了就揉不進糯米糰了!」
有些孩子的力氣特別大,成為組別中的使力擔當;有些孩子的觀察敏銳,會隨時注意糯米糰的情況,提醒大家要把邊邊的糯米糰刮下來;有些孩子則是負責數大家揉了幾下。在團隊合作的工作中,每一組都有各自擬定出分工標準,避免大家因為爭先恐後而不能做好草仔粿,老師在一旁看著井然有序的孩子們,深深覺得大家真的都長大了,不會再因為爭奪而吵架。途中有人聽到公雞的叫聲,心血來潮的模仿雞叫聲試圖與公雞來個深度『對話』,結果引起公雞不停的回應著,彷彿真的能溝通似的。
草仔粿的製作進入到最後階段,大家包著紅豆和蘿蔔絲餡,為自己的粿捏出獨一無二的形狀,有薑黃色的星形粿、紅麴色的金字塔和淺綠色的水餃粿,無不展現著孩子們的匠心獨具,即使沒有編號也一定能認出自己的作品吧。為草仔粿刷上油,孩子們依依不捨的把粿送入蒸籠,接著便問說:「老師,什麼時候可以吃草仔粿?」「它要蒸多久呀?」劉老師笑著回答「它還要蒸一會兒,大家先休息一下吧!」
遼闊的綠草地中有個藍色大象滑梯,孩子們紛紛爬上滑梯佔地為王,高聲呼喊著「這是我的大象」引得大家哄堂大笑,有孩子發現野地裡有許多平常看不到的昆蟲,指著牠們問說「老師老師,那是什麼?」更有孩子直接接起地上的螳螂,讓螳螂在手掌上不停向前走「我也要接螳螂!」「這隻螳螂好大喔!」「之前昆蟲課老師有帶過螳螂,我還記得牠!」大家圍著螳螂像是發現了寶藏,爭相傳看著。忽然,「啊 — —」的尖叫一聲,孩子們一哄而散,原來是大家發現螳螂舉起雙臂,準備做出攻擊的動作,就讓螳螂飛高高的回到大自然的懷抱了。
在等草仔粿散熱的時間一行人來到百草園,聽劉老師講述這些看似雜草 — 其實都是深藏不露的『寶草』— 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。有奇妙氣息的魚腥草、生嚼有香氣的紫蘇葉、可以入藥的小米菊,和隨處可見的大花咸豐草,竟然就是製成青草茶的主角,也有孩子舉手說:「老師!我喝過青草茶,有怪怪的味道…」劉老師點點頭「沒錯喔!大花咸豐草煮出來的味道其實並不好喝,所以才會加入仙草、薄荷和黑糖,去淡化它的氣味,讓大家比較能接受它。」
逛完百草園,大家回到休息區吃點心,有孩子興奮的拿著草仔粿問著:「我現在可以吃了嗎?」「我忘記剛才綠色是包紅豆還是蘿蔔絲了…」「紅豆泥好甜喔!」「蘿蔔絲有點辣辣的,我喜歡這個!」大家七嘴八舌討論著期待了一整個下午的草仔粿吃起來的評價,也有孩子收著說「我要帶回去給爸爸媽媽吃…」「我奶奶最喜歡吃這個了!」隨著日光西斜,草地籠罩起金色的薄暮,消散了初來時的水氣,山間的嵐風帶著微涼的氣息拂過每個人的臉龐。攜著沐浴在山野間的芬芳,與取自大地食材製成的草仔粿,孩子們回首與熱情歡送的劉老師道別,期待下一次再與這片山林有約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