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延續上一次走出教室到「台北探索館」,藉由影片、照片認識家鄉—台北,今天我們要實際走訪台北小巷,感受在地鄉土風情,一起前往位於萬華區的剝皮寮—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吧!「剝皮…?聽起來好可怕!」「剝動物的皮嗎?......該不會是人吧!」小朋友們開啟了「想像力開關」,到底是「剝誰的皮」?賣個關子,等等告訴你囉!
剝皮寮老街是清代留存下來碩果僅存的街道之一,下遊覽車的我們,就像乘著時光巴士來到百年前的艋舺,映入眼簾的紅磚柱、拱型騎樓……,在在保留了當年艋舺區的樣貌。教育中心內的一塊廣場四周,放了各式各樣的傳統玩具,孩子們一知道可以和百年前的小孩一樣自由體驗,立刻奔向各項設施,在空地滾鐵圈、打彈珠、踩高蹺、弄舞獅、套圈圈……,歡笑聲響徹館場,看來不管是現代或古代的孩子,都最喜歡和同儕同樂的時間呢!
接下來,要正式進入展區囉!我們跟著導覽老師的腳步,首先來到「故事館」,準備揭曉剝皮寮名稱的由來,倒底是「剝誰的皮」呢?其實「剝皮」的由來眾說紛紜,有人認為來自「剝樹皮」、「剝獸皮」,還有一個說法是原本稱為「北皮」,用閩南語發音就變成「剝皮」了!「至少不是剝人皮,這樣我就放心了!」終於解開謎團,孩子們也鬆了一口氣!
繼續向前走,我們從歷史、地理、建築、教育、醫療等各種面向,一窺台北早期生活。其中,最引起大家共鳴的,就是以前的教室環境囉!導覽老師請大家看看課桌上的一條線,「那條線就是小朋友的『楚河漢界』,誰超線誰就要被打一下哦!」大家立刻模擬起以前的小朋友,試探性的越界,玩起「打地鼠」的遊戲。參觀進入尾聲,老師一臉神秘的說要帶大家看「秘密基地」,我們走向頂樓,擠過大人們得彎腰低頭的窄門,那是......「啊!是馬桶!」「哪裡?我也要看!」,頂樓設有一間茅廁,對於以前的廁所大家都感到新奇,小小的茅廁瞬間塞滿人,大家都想體驗「試上」一下呢!
在古色古香的建築裡,聆聽導覽老師生動幽默的解說,再搭配豐富多元的互動設施,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,相信經過連續兩次走出教室「認識台北」活動,孩子們對於這塊我們居住的土地不但多了一分了解,也多了一分熱愛和情感!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