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028出戶外.jpg

國立臺灣博物館有四間館舍,今天我們要前往的是於今年七月甫開幕的「鐵道部園區」,一聽到關鍵字,孩子們馬上興致勃勃地分享:「我喜歡坐火車!」「我們家去花蓮都會搭火車去喔~」「那裡可以看到火車嗎?」抵達櫃檯購票,拿到一張可愛的門票後,我們要進入園區來場鐵道奇幻之旅囉!
經歷了多年努力修復,鐵道部園區盡力完整呈現建築原貌,再利用空間規劃策展,介紹園區歷史及鐵道文化。鐵道部園區內有多樣建築,它們分別是作為什麼用途呢?導覽老師首先帶我們停留在一棟有點特別的八角形建築,建築中央有一根八角柱,稍微仔細一點觀察,小朋友們便聰明的猜想到:「這是男生廁所!」因為以前的工作人員以男性為主,所以當時只設立男廁,不過現在這個區域已經作為展場使用。接著我們往全戶外的空間移動,看到一個圓錐造型的防空洞,是以前打仗時供員工避難之處;另一側有著明亮落地窗的建築則是以前的「食堂」;而放眼望去,以紅磚為主體的「鐵道部廳舍」,就是園區內的主建築。
步入主建築內部,跟著導覽老師的腳步,我們穿梭在各廊道與展間,認識或回顧台灣的鐵道文化。1880年代,台灣開始興建鐵道,自此之後火車逐漸成為現代人重要的交通工具。鐵道部園區大手筆買下一小節莒光號車廂,以逼真的聲光效果模擬火車行進的場景,孩子們爭相落座體驗,無一不感到驚喜,「這裡可以放水!」「我們是不是在過山洞?」「真的好像在搭火車!」接續我們轉移到另一個令小朋友著迷不已的展間,裡頭展示著1970至1980年代台北車站周邊的模型場景,我們幸運地遇到火車動態展演時刻,「火車出現了!」「它從那裡開出來!」「對面也有一台!」小孩們目不轉睛地看著眼前的迷你火車駛過鐵道,當火車消失在洞口,燈光突然暗了下來,此時模型裡的街道建築亮起了燈,火車又緩緩駛了出來,「哇!變成晚上了!」「好漂亮!」小朋友不時發出讚嘆,鐵道在日夜呈現不同樣貌,卻都如此迷人。
在鐵道部園區,我們還陸續參觀了木造車站、各種信號傳送設備、自動售票機......,喚醒大人小孩對於鐵道的記憶,更是深度認識這項為我們生活帶來便利性的交通工具的古今故事。火車連結了台灣東西南北、載運貨物與旅客,復興號、莒光號、自強號、普悠瑪......,或者屬於各地區鐵路便當的不同菜色,隨著時代的演進,打造了每一代人的專屬回憶,談到火車,我們的印象可能會有些許不同,但它依舊串聯起世世代代對於鐵道的獨特情感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淺語小學團 的頭像
    淺語小學團

    淺語小學團

    淺語小學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