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![1216.jpg 1216.jpg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jhyc/1608093663-2656212466-g_n.jpg)
再度搭上新幹線,讓我們一起出發遊台灣囉!今天我們來到位於雲林的虎尾,說到雲林就不能不提到「掌中戲」,大家有沒有聽過「掌中戲」呢?「我知道,課本有出現過,就是用手操控的戲,又叫做『布袋戲』!」飽讀詩書的孩子們對於布袋戲並不陌生啊!
台灣布袋戲承載了幾十年來台灣歷史、文化精神,更是上一代的回憶,原本在廟口演出的野台戲,都搬上了螢幕。老師和孩子分享家中長輩小時候為了看布袋戲,下課衝回家的場景,大家頻頻點頭,看起來感同身受,「就像我們現在回家急著做完事情,才能看「鬼滅之刃」一樣嘛!」看來無論哪個世代,大家都當過電視兒童嘛!
如同演戲需要不同角色,布袋戲偶更是因身分有著各異的特徵,所謂「生、旦、淨、末、丑、雜」,到底分別代表著什麼樣的角色呢?「『生』,是學生吧?」「還是醫生啊?」「我知道了啦,是『花生』!」班上的開心果不免俗「天外飛來一筆」,讓大家笑得東倒西歪。經過老師的解釋,大家初步能從戲偶的姿態與造型上知道這些角色身分。「這個『旦』一點都不美嘛!」「『丑』真的很醜耶!」
到底布袋戲跟台灣雲林虎尾有什麼密不可分的關係呢?原來雲林虎尾就是台灣大名鼎鼎的「霹靂布袋戲」的故鄉!原本對布袋戲興趣缺缺的孩子,看到栩栩如生的戲偶、聲光效果十足的場景,各個目不轉睛,甚至在霹靂布袋戲當家台柱—素還真出場時,更是拍手叫好!「剛剛那個『旦』好像真的人喔!不只手指會動,眼睛也會眨,比我的芭比娃娃還漂亮!」科技的發達與技術的進步,讓傳統布袋戲增添了可看性,打破世代的隔閡,成為老中少共同的話題!
趁著大家對布袋戲記憶猶新,來製作專屬自己的布袋戲偶吧!利用隨手可得養樂多瓶與不織布結合,再經過孩子們的巧手裝飾,獨特又可愛的布袋戲偶一一成型,不過還沒裝飾完,大夥兒就已經在教室上演各種戰鬥戲碼!其中一個孩子的作品特別吸引大家注意,結合當紅動漫角色與傳統布袋戲偶,「竈門禰豆子之霹靂布袋戲」誕生,新舊文化巧妙結合,讓老師也深感佩服!布袋戲不只是消遣娛樂,更是歷史文化的軌跡,希望藉由今天的課程,讓新一代的孩子們了解老玩藝兒的價值!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