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這一天的【創藝美學】課程,老師笑瞇瞇的問大家:「小朋友,你們有沒有在台北或淡水街頭,看過街頭表演的經驗呢?」好幾個孩子快速舉手,熱情的分享:「我有看過表演把椅子疊高的!」「我有看過打鼓和唱歌的,他們在唱『你是我的小蘋果』!」老師點點頭:「原來如此,有些小朋友看過雜耍和音樂的街頭表演,那有沒有小朋友看過『提線木偶』的表演呢?」「我好像有看過耶,但是有點忘記了!」沒有關係,老師有準備一段影片,現在就跟大家一起來分享!
孩子們一邊欣賞淡水捷運站前的提線木偶表演,一邊聽老師說明「木偶戲」的起源。這時老師發問了,請小朋友們數一數,影片中的小豬木偶和骷髏頭木偶,身上分別有幾條線呢?「七條!」「八條!」「九條!」「唉呀!我數不清啦!」也有小朋友決定隨便猜一個數字,老師繼續引導大家:「你們有發現,每根線連接的部位在哪裡嗎?」「關節!」「沒錯,線會出現在關節的位置,這樣木偶才可以靈活的活動喔,就像我們人體一樣。」老師解釋完之後,帶著大家動動手腳一起數,發現要做一個人形木偶,至少需要十二條線呢!「耶!我數對了!」
瞭解木偶戲的起源和提線小木偶的製作原理後,老師告訴大家,今日要做的是以「自己」為主題的小木偶。聽到要製作小木偶,孩子們既興奮又緊張,老師拿出今日的材料,開始講解步驟,「今天我們做的木偶會簡化到五條線,只有頭和四肢需要線喔!」不少孩子鬆了一口氣,但是木偶和線要如何連接呢?在剛才的影片中,操縱木偶的人拿著兩片木板,此時老師也拿出兩根冰棒棍,反應快的小朋友想到:「所以等一下要把線綁在冰棒棍上嗎?」是的沒錯!聽完老師講解的步驟,部份孩子覺得困難,有些沒信心,「今天的小木偶步驟有點多,會讓你們感覺很複雜,但不用擔心,老師會陪著你們一起完成的!」老師溫暖的話語安撫著孩子們的緊張情緒,也為孩子增加了自信。
今天老師請大家設計的小木偶是「自己」,孩子們可以藉此觀察自己的樣貌,為自己搭配喜歡的衣服和飾品。「我爸爸媽媽都說我的頭很大耶,我要把我的頭畫大一點!」「我想要像老師一樣燙捲捲的頭髮,我想畫捲髮可以嗎?」「那木偶要戴口罩嗎?」「不要啦!我覺得戴口罩很醜耶。」「我要畫我在家的時候,這樣就不用戴口罩了!」老師聽著小朋友的童言童語,於是提議:「小朋友們也可以在臉頰上畫腮紅喔,看起來會更有精神!」「那我還要畫口紅!我媽媽也有畫!」「我還要染頭髮,哈哈哈!」用蠟筆畫完身體和頭之後,就要開始綁線,這時有小朋友拿著木偶怯怯的找老師:「老師我不太會 ……」「沒有關係,我們多嘗試幾次,一定可以的!」也有小朋友很自信:「老師我綁好了!」「你做得很好喔,可以請你當小幫手,教其他小朋友嗎?」其實要完成小木偶的綁線,對於多數孩子而言是一大挑戰,很考驗手指的靈活度和耐心。「今天的小木偶對大家來說是有點難度的,但是大家都做得很好喔!大家能夠互相幫忙真的很棒!」因為綁線失敗而沮喪的孩子,聽到老師的肯定,又重振了精神,看著孩子們努力學習,體驗經歷從「不會」到「學會」的過程,老師也覺得很欣慰呢!相信今日的小木偶初體驗,也讓孩子們印象深刻,收穫滿滿!
撰文者:林奕晴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