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【20191115 走出教室-手信坊創意和菓子文化館 (永春小一、金華小一、金華小二)】.jpg

 

連日陰雨後終於放晴的日子,配上告別期中考後的愉悅心情,最適合「走出教室」了!我們踩著輕快的步伐,前往位於土城的「手信坊創意和菓子文化館」,來到入口處看見兩隻舉著不同手的招財貓,「為什麼這個招財貓長得跟平常看到的不太一樣?」「他的耳朵好大喔~還有一個豬鼻子!」小朋友們好奇地討論,原來手信坊的招財貓之所以有著兔子般的長耳朵,是用來聽見每位遊客的希望,而可愛的豬鼻子則是可以嗅到美味的食物喔!此外,手信坊的大門是一座「鳥居」設計,鳥居是日本神社的象徵,用於區分人與神的居住之地,另一層涵義則是希望來到手信坊的每位遊客,通過這座鳥居後都能暫且忘卻煩惱,如入神仙之地尋得快樂。

通過鳥居後,迴廊上夾道的櫻花與燈籠,充滿濃厚的日式風情,令大家彷彿置身日本。「水手舍」是日本文化禮數的代表,設有淨手池讓參拜者洗手和漱口,是參拜前的重要步驟;「賽錢箱」讓信眾們參拜、許願,並藉由奉獻金錢表達對神明的感謝之意;「七福神」是日本信仰中會帶來福氣與財運的七尊神明;「繪馬」則是用來祈求、寄託心願的奉納物。「老師,牆上有好多種和菓子的照片喔!」「我之前去日本有吃過這個!我很喜歡~」除了接受日本文化的洗禮,我們也認識了日本米食文化的源起,以及水菓子、生菓子、干菓子等不同類別的和菓子,揭開和菓子的神秘面紗。

經過長長的走道後進入室內,導覽老師邀請大家參觀製作蛋捲的過程,只見小朋友們貼在玻璃窗前,散發著渴望品嘗的神情,「哇~我最喜歡吃蛋捲了,看起來好好吃喔!」「好神奇喔!把材料壓扁之後機器邊烤邊轉就變成蛋捲了耶!」接著導覽老師介紹了日本的結婚禮儀,以及男兒節與女兒節的由來,男兒節是日本的端午節,人們祈禱家中的男孩可以健康長大、強壯勇敢;女兒節則是祈求女兒平安健康的節日,櫥窗陳列著的男兒節及女兒節人偶也象徵著日本父母對兒女的祝福。

結束日本文化巡禮後,我們抵達DIY教室,洗淨雙手並戴上手套,要開始動手製作「和菓子」囉!第一個要做的日式點心是「綠豆糕」,首先將綠豆沙輕輕捏合後倒在模具上,「這個模具好重喔!」「看我的厲害!」小朋友使出渾身解數將綠豆沙用力壓入模具中,接著用手指戳出一個小洞置入紅豆內餡,再以綠豆沙覆蓋並輕輕壓平,最後將成品輕輕推出模具,造型特別的綠豆糕就完成啦!第二個要挑戰的是「水果大福」,拿起大福外皮鋪在模具底部,接著擠入奶油慕斯至八分滿,「老師,這樣子可以嗎?」「我喜歡吃慕斯,我要擠多一點!」擠完奶油後放入小蛋糕與水蜜桃,將外皮對折包覆並翻過來,最後再放上巧克力裝飾,可口的水果大福也完成了!「看起來好好吃喔!我肚子都餓扁了!」「我想要回去跟爸爸媽媽一起吃~」有小朋友在拍照留念的過程中忍不住咬了一口大福,抬起臉來就變成了一隻黃白相間的可愛小花貓,也有小朋友小心翼翼地拿著包裝盒,期待回家和家人們一起分享。

來到手信坊,小朋友們聆聽日本及手信坊的文化與歷史、親自動手體驗日本習俗,也學習做出好吃又漂亮的和菓子,有得玩又有得吃,豐富的行程的確不虛此行呢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淺語小學團 的頭像
    淺語小學團

    淺語小學團

    淺語小學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