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1125-2.jpg

「白日依山盡」、「床前明月光」、「紅豆生南國」、「月落烏啼霜滿天」、「春眠不覺曉」……,每一學期,小朋友都會背無數首唐詩,為什麼要稱這些詩為「唐詩」呢?源自於詩發展到了唐朝,當時對於押韻、字數等等有更嚴謹的要求,詩人們以各種題材創作,或反映現實社會、或抒發個人情感、或描述山水風景……,留下了許多深刻雋永的作品,因此唐代被視為詩歌發展最鼎盛的時期。
仔細觀察一首首唐詩,大家發現了一些規律,「有押韻,這首最後一個字都是『ㄤ』。」「我知道第三句不能押韻!」「有些詩有四行,而且每行都有五個字或七個字。」在背了數首唐詩之後,小孩們都知道唐詩有分成四句和八句,分別稱之為「絕句」和「律詩」,「一首詩有四行、每行有五個字,那總共有幾個字?」「20個!」「那如果是八行、七個字,總共有幾個字?」「56個字!」小朋友活用最近在學習的九九乘法,迅速地算出了唐詩的基本字數。
不過唐詩是當時的文人使用當代的文字語法創作,所以對於現代小孩來說,念起來可能特別拗口,在背的時候也許不太懂詩意,於是我們藉由觀賞影片了解《憫農詩》是在描述農夫種稻收割的辛勞,希望人們珍惜食物 ; 藉由小故事理解月圓代表「團圓」,《靜夜思》是在抒發思念家鄉的心情......。接著孩子們需要完成三項唐詩任務:把有著殘缺字體的唐詩一一填齊、利用ㄅㄆㄇ字卡拼出唐詩句子,以及找出散落在教室四周的唐詩碎片,「這個字是『夜』。」「ㄅㄆㄇ是聲母要放上面。」「你來拼前面、我來拼後面。」「啊!我會背這首。」知道了每首詩的背景故事,以遊戲來加深對唐詩的印象,唐詩是不是更琅琅上口了呢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淺語小學團 的頭像
    淺語小學團

    淺語小學團

    淺語小學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