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這天是「人類起源」系列的最後一堂課,大家是否還記得,先前我們說過哪些「人類起源」的故事呢?小朋友們踴躍舉手,「我知道,女媧造人!」「葫蘆兄妹!」「嗯那個……伊、伊甸園!」「是上帝造亞當夏娃啦!」是的大家都說對了,不過這些故事有一個共通點 ── 人類被創造出來時,就是現在的樣子;但是在科學的角度,卻有截然不同的解釋,這時就要提到我們今天的男主角,達爾文爺爺了!
看著滿臉白鬍子的達爾文爺爺,老師告訴大家,達爾文是一位生物學家,非常喜歡昆蟲與動物喔!有小朋友天真的回應,「那他跟阿信老師一樣耶!」達爾文小時候發生過一件有趣的事,他在野外發現了稀有的甲蟲,兩手各抓住一隻,這時第三隻稀有的甲蟲出現了!情急之下,達爾文把一隻甲蟲咬在嘴裡,伸手去抓第三隻,結果嘴裡那隻甲蟲噴出了辛辣的液體,達爾文嚇了一大跳,把嘴裡的甲蟲吐出來,手裡的甲蟲也沒抓住,最後三隻甲蟲都跑掉了!「哈哈哈哈哈!」有小朋友笑到抱著肚子,也有小朋友好奇的問,「老師你怎麼知道這件事呀?」因為達爾文晚年寫回憶錄時提過這件軼事,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,他有多麼喜歡昆蟲與動物。達爾文的家境很好,原本爸爸希望他當醫生或神學家,但是他的志向是研究生物,於是跟著英國海軍的船,出海旅行了五年的時間,也因此在南美洲旁邊的群島上,發現了一些神秘的現象!
達爾文發現,同樣種類的小鳥,在這個島上,嘴巴尖尖細細的,而在另一個島上,小鳥的嘴巴就厚厚的、很有力氣,為什麼呢?嘴巴的形狀跟「覓食」有關,想想看牠要吃什麼,才會讓嘴巴的形狀變成這樣?「是不是要像啄木鳥那樣從樹幹裡吃小蟲,所以嘴巴才會尖尖細細的?」是的沒錯,而在另一個島上,小鳥之所以嘴巴厚厚的、很有力氣,是因為牠們要吃各種堅果,小朋友立刻聯想到,「我知道堅果!學校午餐會有堅果!」「因為堅果外面很硬,所以嘴巴厚厚的才能咬開!」小朋友真是聰明呢。透過許多許多這類的觀察,旅行結束後,達爾文歸納出一個理論,大家想想看會是什麼?慧黠的女孩第一個開口,「嗯……雖然是同一種生物,可是外表會長得有點不一樣!」有點接近了喔,還有嗎?其他孩子陷入思考,片刻後另一個小朋友說:「因為牠們要吃不同的食物,所以外表才會漸漸變得不一樣!」回答得很好喔,達爾文歸納出來,生物演化的方向,是由環境所決定的,例如這個小島上,小鳥的食物只有昆蟲,嘴巴就會變得尖尖細細;而在那個小島上,小鳥的食物只有堅果,嘴巴就會變得厚實有力,因為對生物而言,最重要的兩件事情是?「找食物!」「生寶寶!」沒錯,就是這樣!
那麼回到今天的主題,達爾文在演化論中提出,人類跟某種生物有共同祖先,「我知道,是大猩猩!」是啊,大猩猩跟人類有 98.8% 的基因是相同的,那人類跟大猩猩有什麼差別呢?小朋友們瞬間想到很多,「大猩猩身上有很多毛,人類沒有毛!」「大猩猩的腳掌可以抓握,人類的腳掌不行!」哇這位小朋友好厲害,居然知道這樣的知識呢!也有小朋友搞笑的站起來學著泰山的姿勢,「大猩猩會喔咿喔咿喔 ──,人類不會。」讓大家都笑了起來。最後老師告訴小朋友,人類會說話、會思考、會運用工具,這是人類跟大猩猩最大的差異,也是人類能夠成為「萬物之靈」,能夠跳脫動物「覓食」與「求偶」的生存目的,孕育出今日光輝燦爛的歷史、文化、科技的原因。今天謝謝達爾文爺爺讓我們知道,科學角度所解釋的「人類起源」,配合最近小朋友們開始學習國字,下一週我們就要來講「字」的故事了,敬請期待喔!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